人生真的挺有趣的,豆比沒想過自己會學手語,更沒想到自己能夠參與全台灣第一場視形傳譯的演出。
老師們說此次其實只是一個「實驗」而不是「成果發表」,但不論如何,它是一個Good Trial,而且它包含了四種形式:
1.音樂劇
2.一般話劇
3.手語劇
(用手語銜接呈現先前的話劇)
4.手語歌
豆比剛好跟糖糖詮釋第一種,也是我覺得最有挑戰性的,為何呢?
有別於第二種話劇演出時,就是三位視形傳譯員站在後方較高的台子上,時而看彼此、時而看觀眾、時而看演員,做手語的演譯,站位只會在台子上。
因此 #走位和眼神交流 時,有時候我是獨立的個體、有時候要跟著演員如影隨形、有時候又要跟糖糖眼神交流,這是最有挑戰也是最讓豆比有成就感的體驗,我同時也發現自己要放更多的感性、收更多的理性、才能將這演出收放自如、自然流露。
總而言之,15堂課真的一眨眼就結束了!(錢也燒得真快呢QQ)

豆比真的真的很幸運,



(p.s.聽障/聾人同學們優秀到讓豆比以爲是不是有特別選過(汗))






但其中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小猴的演出,為什麼?
或許出於一點私心, 但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她是聾人學員中,聽障程度最重、又負責最困難的部分
—與聽人一同擔任視形傳譯員(2.話劇的部分)。
有人會說:背好台詞、有聽人視形傳譯員給暗號就好了呀!
但是視形傳譯員也會仰賴「聽覺」來配合演員的節奏。
因此這個演出的舞台配置很特別,視形傳譯員們是站在接近舞台中央的後方,這樣她才能看到前面的演員們的動作並配合做視形傳譯。
她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背劇情,更要不斷觀察、紀錄這些演員的什麼動作對應到什麼詞彙。當然,這也是聽人演員和聾人視形傳譯員討論過程中所產生的火花:
聽人演員更意識到自己的說話節奏、動作大小、明確度,並更加認識到:
「原來只要聾人、聽人協同合作,聾人也有這種表演的可能性!」

莫比斯的視形傳譯課程對豆比來說,不僅僅是一個不斷將我的感性面、可能性深度探索的心靈旅程,更是一趟在我25歲這年最精彩的人生回憶,所有參與的同學、演員、老師們,想必也打開了對於文化、戲劇、語言、聾人族群的視野吧。
此時在豆比腦中浮現的歌曲是《追夢赤子心》,如果說要形容這首歌的聲音,就好比一團小火苗雖然氣勢不比熊熊火焰,但是仍奮不顧身、使盡吃奶力氣地燃燒自我、壯大自我,哪怕結果可能不是自己預期地理想與美好。
儘管過了10年,回想起這段經歷仍會品嚐許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