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另一則春節深度旅遊篇
#長文慎入
「看起來愈是平凡不起眼的建築或小鎮往往藏有不為人知的特殊歷史。」





這是中興新村給我的感受。
我必須說比上光復新村,中興新村的確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不是因為它比較無趣,它仍然有青創基地、10幾家進駐老房子的文創店面或共享空間,每一家店也有它獨到的美,而是它太過遼闊,點跟點的距離偏遙遠,在晴朗的天氣下用鐵馬代步果然還是豆比比較推薦的探索方式。
但更坦白地說,以現實的觀光客的角度來看,中興新村跟光復新村的整體風格同為英國花園城市的設計,感覺得出眷村的舊時風光,但在 #交通的便利性、 #區域範圍大小、#肢體類身障者的近用性,光復新村還是略勝一籌…
🟣交通:
要到光復新村的話,可以在市區搭公車直達,且班次較多;到中興新村的市區公車直達的似乎只有一班,而且是每半小時~1小時一班,一錯過就G了。
🟣區域範圍:
沒有一定的好壞,不過光復新村區域較小,近十公頃,景點設置較密集,可用步行方式享受;中興新村大致近五百公頃,必須開車進去才會對腿腿跟膝蓋友善,文創區域中有鐵馬租借處,有單人車、協力車,單人車有一天100元的行程!協力車也有包團導覽的服務。
🟣對於身障者的近用性:
我會打出這個純粹是因為在光復新村的房子多為平面,門口就在一樓即可見到,但中興新村可以看到很多傳統的門口在二樓處的房子,需要爬梯子才可以「回家」XD 沒有升降梯更沒有電梯,如果有的話好像對於這種傳統房子也是有點煞風景吧?會有一個很違和的感覺。只是豆比看到其中一個民宿的2樓才是入口處會不禁想:好麻煩。雖然工作人員可以協助搬送,但是看過去是個年輕的女子,如果是身強體壯的背包客看到也會不捨得吧。

不過中興新村還是很值得深入探索歐!繼續看下去就知道了~
#有時候時代的悲劇反映在人世間的無常:
瞥見一棟圓頂建築物,是省政府時代蓋好的巨蛋。

以現在的標準看可能只是現代巨蛋的不到十分之一大小,但也耗資了當時的幾億資金,據說裡面還有游泳池,它在1997、1998年落成。沒想到!不預期遇上精省跟921大地震,蓋好的巨蛋據說到現在已20多年只開放過一小段時間,從此成了蚊子館,真的好可惜啊…。
它對面就是我母校的南投校區基地,第一次踏進踩點!

裡面剛好是豆比的學姊在管理XD 於是跟她小聊了一下,才知道目前那裡以碩博生使用為主,有開設6個學位學程,其中包含循環經濟研究學院,之後甚至會陸續成立數據與人工智慧、環境設計與氣候變遷、法律等專業學院。甚至這邊也已經有學生宿舍,沒有特別去參觀,不過查了新聞發現內部設計偏日式風格,男生宿舍是單人房,女生宿舍是雙人房,房間坪數不小。
看到整個三期的長遠規劃設計圖,包含昆蟲博物館、健行步道、長照高級villa專區的規劃……等等,感覺得出中興大學雄偉的企圖心…。
#山西料理、 #傳統點心好吃耶
在中興新村對面有家招牌已經嚴重褪色、不太起眼的「梅園」,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三十多年的山西料理店,是當時第一代老闆跟著國民政府來台時創立的餐廳。


(但我必須老實說不要讓lady吃這個…它不太好咀嚼,除非你想要在你第一次約會就讓女生出洋相?)雖然小菜豆比只嚐了兩樣,但其他小菜看起來也都好好吃啊啊啊!
價格親民,選擇多樣,所有小菜任君挑選,保證好吃!

我媽媽出生那年的酸梅湯哈哈哈,中興新村必喝。
在中興的第三市場內有一家「正典牛乳大王」,乍看之下你以為它就是如同我們所知道的木瓜牛乳大王之類的飲料店。

沒想到它竟然有賣「冰磚」,兩片餅乾夾著一塊厚實的冰磚,還是用紙包裝起來的傳統造型,店員推薦花生和牛奶口味,花生口味十分濃郁、香氣十足,彷彿在吃整顆大花生(?)但我真心不推薦邊走邊吃,因為可能成分天然,乳化劑不多,融化速度如同趕火車,建議還是兩人在一個舒適的角落慢慢將它分食完畢XD。
#在地人即是你的老師 #TCTimeWalk隨處可見
豆比跟阿明哥走訪了好幾家文創小店跟共享空間,其中一家「書弄」是一個共享空間。



->何培鈞是誰?
「他把本來衛生欠佳、龍蛇混雜的台西客運承租下來,二樓成了竹青庭人文空間餐廳,大家可以與竹共餐,一樓大堂前售票處,則成了最新的台西冰菓室,配合竹山在地元泰竹藝社的潮流原創竹杯,以及小鎮自產自銷的食材,做成竹山版當季冰淇淋,成功吸引全台甚至日本遊客到訪這被譽為『全台最美客運站』。他是將人口嚴重外移的竹山小鎮推向國際的何培鈞」
-截自《微笑台灣》
重點是當中有四本吸引眼球的橙、黃、綠、藍色的書籍,上頭寫著「GOOD EYE 台灣挑剔指南:第一本讓世界認識台灣的中英文風格旅遊書(中英雙語)」是時報出版的小冊子(其實完整版是一本書籍),翻到台灣中區時,映入眼簾的推薦的free walking tour 在地導覽就是 #TCTimeWalk ! 豆比真的是又驚又喜~
另外有一家咖啡店有個極為特別的設計:春聯,春聯有什麼好特別的?

最有趣的是我們認識了一個經營「永記食品玩具店」的在地闆娘!她是鄭爽媚,沒錯,就是爽媚!名字爽朗清脆,人如其名,口條有紊有序、邏輯清晰。

聊了天才知道:哇!不簡單!原來她考過PMP專案管理師國際證照,也當過企業講師,現在是幫忙接手經營第二代的臘肉和玩具(也有賣一些零嘴)店,對於中興新村也是充滿了懷鄉之情(真的是人才濟濟)。當時被這家店吸引就是因為豆比看到臘肉掛在角落,心想:「這家雜貨店也太特別了吧,還有賣臘肉?」結果哎呀,我失敬了。


這店家並不是雜貨店,是專賣年貨、東南亞、東北亞進口食品、兒童玩具、藝品的店,臘肉更不是一個順便賣的附屬商品,而是當店招牌!臘肉製法其實有分湖南的醃燻法和廣式的風乾法,當店就是屬於後者的製法。
「在地人就是最好的老師」
旅遊中學習事物的最佳方法果然就是跟在地人聊天啦!
自己看到的建築物、風景、特產只是冰山以上的20%,但透過在地人說出的故事,你得以深入了解底層的80%。
豆比從這次旅途再次驗證了這句話。
下次豆比就用手語來介紹中興新村的美給豆子們看!

嘖00,結尾當然要用美照,敬請期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