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聾教育論壇(下) 關於美國的聾人文化和聾教育
之前豆比早已耳聞一些關於美國聾人文化發展的資訊,也有稍微爬文看了一些相關文章,不聽完顧芳槐博士的分享後,我還是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大開眼界啊!
各位豆子可以準備捧好兩顆眼球看下面的資訊囉~
/
/
/
/
/
/
/
/
🟣1.在美國,聾教育跟特殊教育是兩個不同領域。
🟣2.美國不再用「聽障」”hearing impaired” 這個詞了,聾人認為自己只是需要用一個不同的語言接觸這世界。有些州(共三個州)甚至已經用法律禁止hearing impaired這個詞了,只能用hard of hearing 和 deaf/Deaf。
這其實讓豆比蠻驚訝的,想不到美國已經進步到將特定敏感、帶有歧視性的單字立法禁止了,在這點,台灣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吧……畢竟現在還是可以看到新聞媒體將聾人稱為「瘖啞人」、「聾啞人」、「殘障人士」等等帶有歧視性意味的用法。有些聽人確實會納悶:「聾人不是不會說話嗎?稱聾啞好像也蠻正常的呀!哪裡歧視了呢?」
但是歧不歧視應該是由被稱呼的人(當事人)決定,就像性騷繞也是由當事人定義是否為性騷繞,何況, #聾不一定啞, #啞不一定聾,其實兩個特質並不完全搭上邊…
🟣3.當初美國人來到台灣教育、教導聾人才有了聾劇團。
🟣4.在美國,如果聾人、聽人共處一室,聽人一定要打手語,不然聾人會覺得不被尊重!
🟣5.在美國,會儘量避免 #讓聽人扮演聾人,因為這是一種 #文化挪用。
關於文化挪用,每個人有不同的意見,豆比在這篇有分享自己的想法:【手語歌是藝術?手語歌是破壞聾人文化的工具?】
🟣6.在美國,手語翻譯員之間不能互相分享幫誰翻譯、翻譯什麼等資訊,那屬於個人隱私,若被抓,需要付法律責任,證照會被吊銷。
於是顧博士分享到一對夫妻兩人都是手語翻譯員,兩人回到家就是閉口不提工作的事情XD,它就是一個兩人協定好的禁忌話題。
🟣7.1988年 DPN 高立德才有第一個聾人校長
🟣8.美國手語等級有6級,要考到4級才有機會考美國聾教育碩士。(不確定是否每個州都一樣)
🟣9.台灣手語「微笑」(食指+拇指) 在美國手語是女同性戀的意思,因為是L的手形—Lesbian。(這不就很像台灣手語「生小孩」在美國手語中是「大便」一樣尷尬好笑嗎XDD?
“Sign TSL: My wife just gave birth to a baby yesterday!
“Sign ASL: Why does it make you so happy that your wife has done poo?”
🟣10.在美國,若有聾童出生,政府會馬上給予關心,結合協會資源尋問之是否有學手語的需求。
🟣11.在美國,比起口語能力,美國更著重在手語和書寫能力。
🟣12.在美國,手語詩、手語文學是有成熟的發展,而這兩者跟翻譯文學是不同領域。
-> 看更多美國手語詩ASL Poetry (ASL Slam)
->Poet Douglas Ridloff creates American Sign Language poetry
另外,顧博士其實有提到關於 #學習國際手語的必要性。
他的建議是:鼓勵我們學習美國手語,原因是因為國際手語其實沒有被認定為是有系統的語言,它是由一些國家的手語組成的,甚至約一半的比例是美國手語,且美國手語其實有點像英文,在國際上仍然是強勢的手語語言,加上美國有這麼豐富、這麼多元的資源~
豆子們,是不是跟你/妳以往的認知很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