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比手語

豆比手語

讓你發現手語的樂趣;

讓聾聽世界更加緊密🤟 

有任何合作上的想法或回饋,歡迎來信告訴我們唷!

申請手語翻譯卻又未出席—免費真的只是免費?

台灣的聾人已經非常習慣「免費」的活動,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免費也是一種「價格」,一種「成本」。
↓安康接待室中唯一見得著陽光的角落  
 
前陣子跟一位手譯員朋友聊到去年底,在新店的暗坑文化工作室所負責的【安康接待室歷史導覽】,針對此導覽,國家人權博物館有申請兩場的手語翻譯員,有連續兩場手語翻譯的場次都有聾人報名,恰巧的是,兩場的聾人都未出席。
 
從這一件小事,明顯能看出背後的人性:
(豆比說的是整體全人類,無論聾聽都一樣,沒有誰對誰錯。)
↓斑駁不堪的天花板
—對於活動參與者,「免費」 就是可有可無、不痛不癢的低價值產物,無論今天活動內容實質上有多麼高價值。
 
為何免費的活動不容易被人珍惜?
 
可能的原因如下:
 
🟣1.行程衝突:
可能發生在報名時未考慮到自己行事曆的其他安排,當活動時間與其他事務衝突時,參與者可能選擇放棄參與。
(不過人一旦有付出金錢,就會有痛感,再怎麼無法出席總會想盡辦法排開所有事情,所以這絕非主因。)
 
🟣2.報名過於輕鬆:
免費活動可能報名門檻較低,只需填寫簡單的表格或點擊按鈕,因此人們可能較容易一時興奮地報名,但後來情緒冷靜下來後,永遠可以因為其他原因而不出席。
(比如說沒有押金的設計,也不用過五關斬六將,簡要填寫基本資料即可,沒有什麼時間成本。)
 
🟣3.價值感知:
有人可能認為免費活動的價值較低,不如其他需付費的活動吸引,因此對於出席的興趣不高。
(但這個實在要看活動的性質,如此難得能揭開台灣白色恐怖歷史更細膩的一幕的導覽有手語翻譯員,還會讓人覺得價值很低嗎?)
 
🟣4.社會壓力較小:
因為參與免費活動沒有付費的風險,參與者可能不太擔心因未出席而產生的損失,降低了參與的社會壓力。
(對參與者根本沒有什麼 「機會成本」 的感覺,如同 「多得」 的紅利,不使用也沒關係。)
 
🟣5.心理承諾較低:
由於免費活動通常不需要支付金錢,參與者的心理承諾較低,對於自己未出席可能感到較少的內疚感。
(白話文就是不需要負責任,可能自己的名字給出去了,但基本上一同參與的人互不認識,只不過是一場歷史導覽,不用擔心旁人眼光和輿論壓力。)
→ 接待室區域中唯一的監測塔
的確,很高的可能性是:
報名三場導覽的聾人互不認識、互不相干,也完全不知情其他活動也有聾人報名,也剛好都沒出席。
 
我不出席是我自己的事,他不出席是他的事,我個人的行為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嗎?
 
#所有的因都有果
#每個人都有影響力
 
每個人都有影響力,不要小看自己。
這個影響力可大可小、可正可負、可短可長,只要一個人因為一個念頭而說出一句話或做出一個行動,便可能影響一個人、十個人、百個人,甚至上千萬人。
 
以今天這個三個聾人都報名了手語導覽,剛好都沒出息的事情為例,我們來揣摩看看不同立場的人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若是比較正面積極的心態:
 
👉1.工作室導覽員:
 
「為什麼這些人報名了卻沒來呢?我們特地安排了這幾場導覽,以確保他們有更深的歷史體驗。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影響整個導覽的效果。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吸引大眾參與,或是在報名時提供更多資訊,以降低不出席的機會。」
 
👉2.協助的手語翻譯員:
 
「這次的手語導覽為聾人提供了更好的理解和參與機會,但很可惜他們沒來。我們的角色是確保資訊的流暢傳遞,而不出席可能讓我們感到有些無助。或許我們可以主動聯繫他們,了解原因,並提供協助或改進的建議。」
 
👉3.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單位):
 
「這是一個為聾人設計的活動,我們很希望提供一個包容的環境。可惜這次有些人沒來,或許我們在宣傳和活動設計上還有改進的空間。我們應該嘗試收集反饋,了解聾人社群的需求,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若是比較負面咎己的心態:
 
👉1.工作室的導覽員(協辦單位):
 
「這群人真的不懂得珍惜,明明有為他們安排的深度歷史導覽,結果卻都不來。我們花了這麼多心思,卻得到這樣的回應,真是令人沮喪。」
 
👉2.協助的手語翻譯員:
 
「真是不可思議,為了這次活動我們特地調度了手語翻譯大老遠來到比較偏僻的山區,結果他們都沒來,資源被這樣浪費了有點可惜,而且這些人可能不太在乎我們的努力,也不重視我們的協助。」
 
👉3.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單位):
 
「我們真的盡力提供友善的環境和服務,但這些聾人報名了卻沒出席。是不是我們的活動不夠吸引人,還是他們就是不喜歡參與呢?也許以後機構內部對於這樣的資源分配和活動策劃要再審慎討論。」
 
再次強調,人的思維極其複雜,以上論述都僅是比較可能出現的想法,僅供參考。
 
豆比想表達的是:
 
#世界上絕對沒有所謂的#免費 」 。
 
他人助我,人情要還 ; 他人借我錢,財物要還 ; 政府提供免費資源,必定希望這筆錢有確實栽培人才 ; 企業提供免費資源,無非是期望進一步吸引消費者做後續長期的消費,亦或者期望栽培人才,進而幫助公司擴大成長 ; 慈善機構提供免費的資源協助,無非是希望被幫助的人離苦得樂、成長茁壯,並記住這份善,並將之永續傳遞下去。
 
通常,「免費」 的背後都有一個 「目的」,無論好壞 。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妳,無論聾人或聽人,報名任何活動卻中途反悔,想要毫無預警未到之前,先思考一下:
 
我如果不出席,會影響到的人是誰?
我如果不出席,會如何影響到誰?
是否最後也會傷害到我自身的權益呢?
 
資源從不是白白得來的,相信豆子們也一定都能好好珍惜,豆比的小小分享,歡迎留言交流囉。
 
(P.s.圖為雲手麥面借給我們的背心😆)

分享這篇文章到...